2024年3月27日晚20點,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朱曉娜副研究員作為腦客中國科研第138位講者為大家帶來主題為《麻醉藥物丙泊酚在精神疾病領域的跨界新作用》的報告。以下內容節選自直播視頻:
首先感謝腦客中國提供的這個機會,非常榮幸能夠在此與大家分享我們團隊最新的研究工作。今天我將向大家介紹一種在麻醉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藥物——丙泊酚,在精神疾病治療領域的創新作用以及它的跨界潛力。
1、麻醉——現代醫學的基石
首先先向大家普及一下,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被定為中國的麻醉周。這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麻醉這個醫學領域,認識到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很高興恰巧在今年的麻醉周里向大家介紹我們團隊在麻醉藥物研究方向的新發現和進展。
麻醉被認為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基石,主要是因為它在手術和許多醫療程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麻醉的話,許多必要的手術和治療將無法進行。因為麻醉可以讓醫生在患者不感到疼痛的情況下進行手術,這不僅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也讓患者免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麻醉不僅僅可以帶來身體上的無痛,還可以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在麻醉的幫助下,患者可以減少術前的焦慮和恐懼,有助于他們更好的恢復。它也是處理緊急情況的關鍵手段,例如在遭遇車禍嚴重傷害后,麻醉可以迅速控制患者的生命體征,為救治爭取寶貴時間。
2、麻醉藥物發展史
麻醉藥物是實施麻醉的一個必要條件。它不僅極大的改善了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疼痛體驗,還促進了外科學和其他醫學領域的一個快速的發展。
在古代其實人們就已經使用了某些植物和物質來減輕疼痛或達到麻醉效果。例如中國古代用到的麻沸散,其實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一個全身麻醉藥物。華佗使用麻醉散進行了手術例如刮骨療毒,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感受不到疼痛感。還有印度的曼陀羅花,以及阿拉伯地區的大麻和罌粟,也被應用于鎮痛和麻醉的過程。
十九世紀中葉,其實是近代麻醉醫學的一個開端。1842年,美國的牙醫Wells首次公開演示了笑氣的麻醉效果;1846年,Morton在波士頓麻省總醫院也成功演示了乙醚作為吸入麻醉劑的使用,這標志著現代麻醉學的誕生;1847年蘇格蘭的醫生Simpson發現了氯仿的麻醉效果,并首次用于無痛分娩。
由此看來麻醉藥物的出現,其實是推動了整個麻醉學科的發展。
最早的麻醉藥物乙醚其實是通過吸入的方式使用,雖然效果還不錯,但是有時會讓病人會感到不適。后來科學家們不斷的研究和改進,發現了更多可以直接注入到血管的麻醉藥物,就是我們現在所用到的靜脈麻醉藥物。
3、靜脈麻醉藥物
這些藥物它不僅讓病人在手術中不會感到疼痛,還能控制他們的心率和血壓,讓手術更加的安全。巴比妥類藥物的出現其實是標志著靜脈麻醉的一個新時代,這些藥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1932年流噴妥鈉的發現其實進一步提高了靜脈麻醉的效果。盡管它對呼吸和循環系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在當時是最為先進的靜脈麻醉藥。
雖然存在不同的意思,但是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其實非常自然,不需要去刻意的想他有什么意思。當在這個語境中聽到了這個字時,我們大腦會非常快的自然而然的找到它最合適的解釋,然后把它跟其他的詞整合在一起。
4、臨床一線麻醉藥物——丙泊酚
2018年美國拉斯克獎將臨床醫學獎頒給了丙泊酚的研發者約翰格倫,足以證明丙泊酚的重要性。丙泊酚的活性成分其實在1973年就被分離出來了,中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一個溶劑的改良,最終在1989年獲得FDA的一個批準。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呢,全球有九十多個國家,平均每年都有三千到五千萬的患者使用過丙泊酚。丙泊酚的出現為全球門診的手術帶來真正的一個巨變。
以上為本期直播部分內容,觀看本期及往期完整視頻內容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
掃描二維碼
觀看完整視頻
END
往期精彩節選
周昌松:大腦的分層模塊化組織-分離,整合及其在個體認知能力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