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節選
感謝主持人的介紹,特別高興今天能夠接受腦客中國的邀請來到這里和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就是今天要講的主題“人腦壓力下的情感與認知功能”。
01研究壓力的重要性
首先說一下我們為什么要研究壓力,“壓力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公共問題”這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Bruce McEwen院士被廣泛引用的一句話,他一生的時間都在研究跟壓力相關的一些動物模型以及壓力對人腦的影響。
我們具體了解一下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比如說全球應激障礙患者高達16億,其中包括焦慮、抑郁就有5.64億,中國的焦慮跟抑郁癥患者也是非常龐大的人群,近1.2億。當這些應激障礙患者碰到壓力源如新冠肺炎,造成精神障礙患者成倍的增加。下邊一張來自nature文章中的圖展示了幾十年來的研究結論,超負荷的壓力會引發精神健康問題,壓力在我們兒童期、青少年到成年期的影響都是非常廣泛的。
近年來最新的易感性連續譜的理念指出可以將世界上的人群分為三種,左邊的健康人群,中間的易感人群以及右邊的障礙人群。易感人群連接就像圖示的一根神經或者線,比較脆弱,當受到超負荷壓力的影響,就很可能會轉換成障礙人群。前期的一些研究總結都表明研究壓力是非常重要的。
02壓力概述
壓力來自我們日常生活各個方面,比如說我們日常生活的daily stress,人生重大事件的major life stress,還有強度更大的disaster/traumatic stress,如新冠肺炎、阿富汗發生的戰爭、地震以及自然災害等造成的壓力。
這些壓力源都會作用在我們的大腦上,進而會影響我們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反應,最后走向兩個結果。如果是適度的、個體能夠承受的壓力的話,就可能轉化為“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即轉向右邊的Adaptation,適應良好。針對不同的個體適度的壓力能讓我們促進、發揮我們應有的那些潛能。
另外一種就是前面提到的超負荷的壓力,它造成的結果是另一端Aliostasis。適應不良就會導致產生焦慮癥、抑郁癥、更嚴重的PTSD以及兒童期的發育障礙等。
我們課題組最近一些年致力于研究的主要是壓力如何作用在大腦引起我們情緒認知兩個不同方面的影響。我們主要的被試人群是易感性連續譜中的健康跟易感性人群,同時納入一些焦慮、抑郁癥患者。
注:上述內容在征得秦紹正老師同意后,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進行的部分文字整理。觀看完整視頻內容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觀看。
掃描二維碼
觀看完整視頻